《祝福》阅读心得

《祝福》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一个离开故乡的知识分子“我”回到故乡后寄寓在本家四叔家里准备过“祝福”这个节日时,见证了四叔家先前的女仆祥林嫂凄惨死去的悲剧。

祥林嫂是旧时代吃人的封建礼教下受压迫的千千万万个女人中的一位,我们甚至无从得知她具体名姓。她一生命运多桀,二十六七岁从婆家逃出,到鲁四爷家做仆役,却被婆婆抓回逼她再嫁。好不容易与新夫育有一子,眼看日子一天天变好,丈夫却染病身死,本来还能与儿子相依为命,可儿子又被狼吃掉了。读完这篇文章,我心里五味杂陈,鲁迅的文章总是有把我拉回那个阴暗的、伸手不见五指的旧时代的能力,书中给我感触最深的是祥林嫂与柳妈交谈的这个片段。

祥林嫂再次成婚生下一个儿子之后,眼看着日子好像逐渐好转,可麻绳专挑细处断,噩运只找苦命人,命运还是不肯放过这个可怜的女人。祥林嫂的丈夫孩子相继去世,她又回到了鲁镇做不受人待见的女工。在这里其实无人看得起她,她那些惨痛的经历在鲁镇人眼中只是饭后的谈资。柳妈——同样在鲁镇做女工的女人,诓骗祥林嫂说她罪孽深重,建议她去寺庙捐一条千人踏万人跨的门槛来赎这一世的罪名。祥林嫂相信了,她卖力地工作,快一年终于攒够了十二鹰洋,便一刻不停地跑去土地庙捐了一条门槛,回来之后神气舒畅眼睛有神。看到这里,我既悲哀又心痛,心痛于祥林嫂,这个旧时代未曾受过什么教育的女人,在别人三两句撺掇下付出了一整年的努力去换一条门槛;悲哀于那个吃人不吐骨头的旧时代,把这些底层人民们折磨得形销骨立,备受那些封建礼教的荼毒。

祥林嫂这个普通的女人在“祝福”的爆竹声中离开了,可是时至今日,那些封建礼教和迷信对人们带来的迫害还未消弥,二十一世纪的我们应该加强自我的学识和明辨是非的能力,主导自己的人生。

给人提意见

这一讲,我们来到了给人提意见。咋听之下,提意见不是听容易的吗?如果是报喜的事,可不算是提意见,这样就留下要说难听的话给对方听。

记得,提意见不要纠结在“谁对谁错”这个非黑即白的处境,因为这样就会造成双方处于对立面而没办法在提意见中保存开放性。

提意见有这7个步骤,大家看看。

  1. 首先,要事先的到对方的同意,我们才能提意见。如果对方都不同意,我们又何必自取无趣呢?
    话术可以那么说,“我看到你最近对这个事情的做法,从我自身的角度有个看法,不知道当说不当说?”
  2. 尽量讲这个事情对自己的影响,不是对方的行为。
  3. 即时给予反馈并且最好在私下提。记得,一些事情,如果当时不说,以后可能就不适合再说了。
  4. 做好当聆听者的准备 。如果对方针对你的意见有所辩解,这个时候,你最好管好自己的嘴,当个聆听者就好
  5. 提完意见,如果气氛良好,可以进一步和对方一起探索解决方法。这个时候,记得平等对话为原则。
  6. 如果沟通良好,可以过一段时间进一步跟进做法。当然,这个前提是大家有一样的共识才能进行。
  7. 感谢对方听你的意见

上面的步骤是提意见的人,那接受意见的人有应该保有什么态度呢?一下 7个步骤是听取意见的人应该有的态度。

  1. 保持心胸开放,仔细聆听提意见人有什么说,不急于打断或辩解。
  2. 继续维持心胸开放。
  3. 问自己,这个事情对对方产生了什么影响?这里也就是把自己放在别人的位置上来思考为什么对方会跟我题这些意见。
  4. 把对方提的意见,用自己的话重新表达一遍,这个是为了确保自己完全理解对方说的内容。如果自己无法准确的重新表达,就不能急于回复对方的意见。
  5. 消化意见。可能对方的意见很多,应该专注在对自己有价值且能够改进的部分。这里就是你自己有全力决定接不接受对方的意见,选择权在自己。
  6. 可以的话,制定改变计划。
  7. 谢谢对法诚恳的给你提意见。

想想自己之前针对很多事情来提意见,是否有不自带立场,是否只专注在说话,把话说清楚?

如何做好断舍离

大家都知道“断舍离”这个观念已经火了一段时间。从这个观念,在日本、中国还衍生出一个职务,就是“规划整理师”。我个人一直对这个职务有点不以为然,我想这不就是家庭主妇的基本职责嘛,到底又有什么了不起?至少我家里那位的职责涵盖范围更广!

不是有句话那么说的吗?“无知最可怕”。我环顾一下四周,其实我的东西还真的不少。其实也不只是我而已,现在这个时代,网购那么的方便,买买买!少说1-2千件物品应该是有的。尤其是我办公室,可能东西更多!

我之前偶尔有个想法,只要我有地方,也有钱购买物品,我是可以购买然后把它搁置在既定的地方。就好比家里的普洱茶,我每年买了一些就放在柜子里,这又有何尝不可?其实,正式的情况是一旦我们购买了一些物品,这个物品在占据我们的地方的同时,也占据我们的大脑和心里。这个时候,也消耗我们的大脑和心里的认知资源。

也是该系统学习和应用断舍离了!在生活上和工作上,希望能有一套思路,知道怎么来界定对物品的归类,收藏,更应该知道在“买”的时候,就针对该物品的性质有个界定。

1. 整理收纳不是简单的扔东西和归置物品,而是一个决策和判断的过程。

2. 这不光是物品的取舍,更是你审视自己人生的一次机会。

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未经审视的物品也不应当收纳。让我谈谈我对断舍离的理解吧!

区分物品属性,再决定处理策略

这里列了5个物品属性,虽然我们有很多件物品,但是每件物品都具备各自的属性。比如说面巾纸,日常穿的衣服,都是属于消耗品属性。一些衣服上的装饰品,就具备有2种属性,即是消耗品也是精神物品的属性。每个人对每件物品都有自己的归类一种或者多钟的属性,大家就尝试分分吧!

物品的属性

  1. 资产类物品。有价值的东西,比如相机、镜头,应该是可以归类到这个属性了!至于房产,Geran 还在银行。对了,还有几饼的普洱茶,老白茶。
  2. 消耗品。衣服、冰箱里头的冬虫夏草,柜子里的茶叶,奶粉,球拍,运动用品,锅碗瓢盆等。
  3. 储存品。卫生纸,洗洁剂,海绵,奶粉,药品,还有口罩。
  4. 工具。锅碗瓢盆,桌椅、柜子、工具等。
  5. 精神类物品 。书籍,奖牌,纪念品,相机。很多时候,一件物品带给我们的精神属性其实可能恰恰高于它的功能!

所以说,断舍离可不是简单的把超过一年(一段时间)没再用的东西就扔,这样的话,我和机器又有什么区别?我还是个有血有肉的人吗?

每个人,对每件物品的属性界定都不一样,这个是很正常的。比如奶瓶对婴儿时期的儿子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工具,甚至是“资产”,对我可能是消耗品。

有了这个属性的归类方式,我们就不是简单、粗暴的在扔东西。而是针对每一种属性,有其相应的物品处理对策!

针对以上这5种属性,在断舍离就提供了一定的处理策略:

  1. 资产类。应该集中储存,清单记录、管理。
  2. 消耗品快进快出不留恋。只要使用到一定的年限,或者一段时间不用了,或者和当初购买时的情况有变化,就应该立马处理,不需要留恋。
  3. 储存品。适度的储存,但不能囤货。还要定期检查,在保质期前要消耗完。
  4. 工具。要舍得花钱买趁手的,而不买将就的,也就是宁缺毋滥。当然,德国货是相当好用,无奈就是价格高得接受不了,这个时候,就买自己口袋还能承受的最好的。我也知道 Dyson 的吸尘机好用,但是价格高出我自己的心里价位,没办法,只好选择自己口袋能接受的吧!
  5. 精神类物品。当这个物品已经不能满足当下的精神需求,这个时候,就立马淘汰这个物品,不需要纠结。

大家看了以上有关物件属性的归类,感觉有了这个归类方式,没个人对自己的物品可以更清楚的认识。意思是对待消耗品的态度跟对待资产类物品的态度和方式都不一样。目前看来,我周遭很多物品应该是属于消耗品,但是却把它当资产处理!这样难怪到处都是东西!

第二,一些物品本来就是消耗品,好比是鞋子,如果我还想保存,至少要把这鞋子的属性晋升成精神物品,当然可以把它变成资产,这样更有保存的价值!该怎么做,大家看看?

整理物品的关键原则

每个人,对每件物品的属性界定都不一样,这个是很正常的。比如奶瓶对婴儿时期的儿子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工具,甚至是“资产”,对我可能是消耗品。

除此之外,家里甚至还有长辈要一起居住,大家都需要共用一些物品,比如锅碗瓢盆之类的物品,因此在界定东西的属性的时候,就牵涉到谁为主,谁为辅的问题。记得,可不是谁出钱谁说得算!毕竟拥有的人不见得是日常使用的人。这个时候,处理这些物品时,就不只是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处置。不然,你在鱼缸里养了几年的金龙鱼,可能晚上就会出现在饭桌上了!

在整理物品的时候,有一些原则我们是需要考虑的。

  1. 自己的东西自己整理。这个好理解,越界代别人处理他人的东西,是会造成侵犯别人的感觉,哪怕你是好意的。
  2. 别人的东西不干涉。我儿子的围棋书,摇摇车,还是让他自己处置为佳!另外,也不应该逼对方整理,而是要通过言传身教或者是大家立定定期整理的制度,大家一起整理。这样的积极性会比较好。
  3. 把人和东西区分。有一些东西,是具备精神属性的,比如是具有纪念意义的物品。在处理这些物品的时候,就要把纪念的价值和东西的价值区分。这样,整理东西的时候,你才下得了手。比如说长辈在结婚时送的一些床上用品。纪念价值永远是大于物质价值的。这里可不是让你今天就把传家宝给丢弃而是让我们更能够看清每件物品的价值。如果的确是传家宝,物质属性上就应该提升为资产属性而不是消耗品!

环顾一周,家里的确是很多闲置的东西。可以划定一定的区域,每个区域有责任人,这个责任人就要对自己区域的东西负者。我家里有一层的书架是属于我的区域,我可以放置自己的书籍或者文件,我女儿想把她 的东西阁在我的区域,我可要收费的。下次要买东西,除了要考虑是否有需要,更要考虑收藏的位置。

处理不需要的东西

在整理的过程中,最好我们可以分拣出不需要的东西,这些东西又该如何处理呢?

  1. 直接扔掉 (最好的办法)
  2. 卖二手。不是很多东西有二手价值,但这个的确是一个很好的处理整理出来物品的方式。旧的相机、镜头就可以透过卖二手的方式处理。
  3. 捐出去。很多人把自己整理出来不要的东西捐了出去,感觉是让这个东西可以再循环的在社会上应用,这是一个好事。可是这么做隐含着一个目的,就是让自己少一些“负罪感”。为了回避心痛,而认为捐出去就不是浪费的思路是不可取的。因此,有一些回收机构,要求捐献的人对捐献物品要有一定的要求,比如说衣服不可以破损,清洁等等。
  4. 送给家人、朋友。这个需要厘清一个观点,就是收你东西的人,他是有实际需要的。而不是好像很多人把自己淘汰下来的二手手机,转送家里的老人或小孩。其实这个是非常不好的行为习惯。这样就没办法逼迫自己在购买的时候,就可以逼迫自己为购买的决策负者。

高价物品的处理

以上阶段,我们谈到了处理整理出来的物品的一些方法,可是这些方法不见得适合所有的物品,尤其是一些价格高的物品。则一节,我们就要谈到处理没用的高价物品的处理方式。

价格高的物品,比如说大衣,镜头,冬虫夏草等物品都是比较久高价的物品。首先,这里要说明一个观念,高价不见得就是高价值。高价值体现的就是个人对物品的需求必要性。从这个观念,我们就衍生出物品和人的关系。

  1. 人的地位是需要高于物品。物品的价值高低是因为我们的认定而得的。我们买东西,是因为这个物品满足我们的需要而不是其他的因素,比如同事有这个手机我们也买这个手机。另外,也好比家里有合适的餐具,可是吃饭的时候还是不舍得用,而用一次性的餐具,这样就说明餐具的“地位”是高于“人”的,没有看到“人”的价值,感觉物品比人大。这样的思路是不可取的。虽然物品的价格高了,但是目前没办法满足自己的需求,不管是精神上的需求还是使用上的需求,我们该处理还是要处理,不能纠结高价格而把东西“供”起来!
  2. 价值的需求是多元的。一个物品,除了功能上满足需求之外,在空间、情绪、精神上的满足都很重要。这里就带出了一个观念或思路,把一直屯在家里的物品和腾出来的空间相比,在自己精神层面,那个更能满足?

不是说凭借上面说到的这2个观念,我们就可以把家里的贵重物品或高价物品肆无忌惮的给丢了。应该说,尤其在采购高价物品的时候,就需要引入这2个观念。看看这个高价物品除了功能性之外,还能够满足我们哪一些需求,也就是要给这个物品在事先贴上属性标签。一旦日后这个物品的属性标签有变化时,我们就应该知道该怎么处理。

处理充满回忆的物品

只要你真正的生活了,家里一定有不少物品可以勾起你无穷的回忆。这个时候,如果我们需要处理这些充满回忆的物品,我们又需要有怎么样的心法呢?让你可以很妥善的跟这些物品做个“告别”但不失情感的失落?

这些物品有很大的可能已经不具备上面我们谈到的5种属性了,既不是资产,也不是日常消耗品。把它归类成精神物品也说不过去,因为我们当下可能因为这个物品而提升我们的精神状态,但这类物品是却一直占据这一个角落。我们的理智知道需要处理这一类的物品看似感情上我们却又不知道如何处理?

这里回忆物品包含读书时候的笔记,孩子的玩具,前女友送的相框,甚至是前公司的奖牌等等。看到了这些物品,都可以勾起我们满满的回忆。如果只是简单的去从功能上,或者过去一年是否有使用来界定,这些物品老早都没处置了。

要整理这些物品,我们有两种心法

  1. 单独归类。其实在日常生活里,我们是用不上这些物品。因此这些物品就可以集中起来,没隔一段时间,再对这个物品进行整理。
  2. 充分的仪式感。既然这些物品对你来说是充满回忆的,因此在处理时,就要从自己的内心出发,要郑重的跟这些物品告别。

以期说舍弃这些具有纪念、回忆的物品,不如我们透过思绪,再进一步的简化这些物品。比如说只保留一次旅游的一张票根或一张照片,而放弃这个旅途中所购买的纪念品!这样既可以保留一定程度的回忆又可以卸下储存的负担。

所以这些物品的整理和处置,我们都需要以积极和感恩的角度去理解和回忆,去看待自己所经历的一切。这样的话,当这些物品离开我们的时候,我们才能够在精神的层面放下它。

魔咒:万一有一天

在我们做深度的整理的时候,有一个坎我们必须要迈过的,“万一有一天”。是的,在家里,我们环顾四周,一定有不少东西我们是过去一年没用过的,比如说柜子里少女时代的裙子,标准工作装。从心里上,这是一种虚假的不安全感,或者是焦虑,甚至是幻想。因此,心里上的问题,我们就必须从心里上来解决。

  1. 加强物品整理寄归纳行动。很多时候,我们的物品都是有用、没用的混放一起,这个时候,我们无法很清晰的知道相似的物品所存放的数量。比如家里各处已经存放了很多快餐店附带的一次性餐具。透过整理,我们就可以知道哪些餐具其实是不具备保留的。
  2. 通过实际的行动来解决不安全感。当我们很清楚的知道物品的存量时,物品储存与否就变成相当的直观。
  3. 破除空想,关注真实。“万一有一天”这个情况,其实是经不起我们的推敲的。我们只要深入的思考,如果这个情景到来了,这时候我们没有这些物品,我们又如何面对当时的情况呢?如果我们从思想上已经做好了预案,这些物品对我们的影响再没有开始的时候那么大了。

收纳

排除信息的干扰

我们前面花了不少的篇幅在套路物品的整理,其实也就是处理物品的原则。当我可以很顺利的把物品处理、分类、归纳后,接下来的动作就是收纳。也就是怎么收拾这些日常需要用的物品。

就好比说,我们已经把桌上和抽屉里没用的文具、纸上处理完毕后,现在怎么让这些文具收纳呢?可不是把抽屉拉出来,把这些桌面上的物品一股脑的推放在抽屉里!这样的收纳方式,让前面的整理动作功亏一篑呀!

收纳的本质就是针对物品的信息进行分类、处理,给东西建立起新的结构和秩序,降低我们检索、获得物品的难度。透过合适的物品收纳,进而建立起自己的收纳风格。在这里,你千万就不要告诉我,你的风格就是随意的摆放了。我们必须明白,收纳是有一些准则的,而随意摆放,是没办法满足这些准则。我们一起来看看收纳的一些准则。

收纳的空间规划

  1. 关注动线。这个也是很简单,物品主要是为人服务的。就是说,我们需要按照我们的行动习惯来摆放物品。比如小孩主要在他的玩具区活动,因此他的玩具,都应该放置在他的玩具区。这样,以后他需要取玩具的时候,就不需要经历很长的运动路线来获得玩具。也有利于小孩在玩玩具后,更利于他把玩具归位。
  2. 设立仓库区。 有必要在家里划出一定的“仓库区”。这个仓库区主要用来放置不经常用的物品或季节性物品。
  3. 确认黄金位置。黄金位置说的就是在我们站立时,从膝盖到手臂抬起高度的位置。这个位置,是我们取放物品最方便的位置。这个黄金区域,就应该用来摆放经常需要用到的物品。还有,小孩和成人因为身高不一样,因此,黄金区域也会不一样!
  4. 按人分区。家庭成员虽然都是居住在一起,可是物品还是不要混放,因为这体现了人际边界。再比如夫妻可以共用一个衣柜,可是在实际摆放衣服时,还是彼此独立。
  5. 养成定位习惯。相关物品都房子在一定的位置。比如说,衣服都是放置在上面而裤子都是放置在衣柜的下方。这个个人的生活习惯,让物品的摆放显得更规范从而减少凌乱。

降低干扰、简化信息

主动信息管理
  1. 排除信息的干扰。看看我们家里四周的物品,很多时候是收到物品的包装影响,让整体显得乱糟糟。简化包装,只留下最基本的物品,就能够排除信息的干扰。比如采购回来的米粮,舍弃包装,重新放在分别的米粮罐子。
  2. 主动管理信息。大瓶的洗洁精,可以考虑分装在小瓶的罐子,再贴上需要信息标签。这样就透过主动管理信息来达到简化的目的。
  3. 减少视觉的干扰。视觉上,家里物品显得凌乱是因为视觉色彩不协调造成的。因此,看看家里的主色调,再选择同样色系的分装罐,能够有效的透过改善视觉干扰而让物品收纳的更协调。

收纳空间规划和实践

我做了一个梦 – 我做 MRI 扫描

我被一些声音吵醒了。发现我躺在一张小床上,(说说看这是一张怎么样的床-10个字)。虽然我的手脚没有被绑在床上,可是奇怪,我就动弹不得。

这个房间很明亮,我看到了一台大设备,(请你形容一下这个大设备的样子 – 20个字)。我发现,我的床在移动,往这台大设备移动。我这个时候的心情 (当时你的心情如何 – 10个字)。因为不能移动,所以我只好(你当时做什么?心里怎么想的?-20个字)。

接着,我听到了声音,(这个声音让我做什么?-10个字),我也按照声音的指示做。这是很奇怪环境,我从来都没见过的。因此,我就在想,我是不是在做梦。(想想看,你可以做什么动作或者事情,来检验看看自己是否在做梦?-15个字)。

我感觉到摇晃,我张开了眼睛,看到(你看到了什么?是谁帮你从梦中摇醒的?-20个字),然后 (他又跟你说了什么?-10字)。奇怪,我的手脚现在却可以动了起来。(既然你的手脚可以动了,你做了什么?-15个字)。

我赶快离开了这个房间,第一眼就看到了 (你看到了谁?她在做什么?-20字)。她把我搂在怀里,问我一个人在里面怕吗?(你又是怎么回答的?-20个字)。

原来刚才我的确不是在做梦,是检查,(是什么检查?主要查什么?-20个字)。好了,今天的检查就结束了!

我的脑袋

我爸爸跟我说过,他读书的时候,同学给了他一个外号,大头。我也看过我姐小时候的照片,那个头和身体不成比例。现在轮到我了,我照了镜子,看看 (描述我的头部外观20个字),可是我的头里面就有点不一样了,(描述我头部里面有什么特殊的情况 – 20个字)。

我的情况

我偶尔会面临 (什么情况),当出现这些情况的时候,我都 (做什么来缓解这个不舒服的情况-15个字),这个时候,我 (没办法做什么 – 10个字)。妈妈说,这样就影响到我的学习。其实,妈挺为我着想,为我找理由,平常都让我 (妈经常让你做什么?-20个字)。

之后,我妈妈带我到儿童医院,找神经科医生诊断。医生让我 (做什么检查,这个检查主要是检查什么部位 – 10 个字),发现了我脑袋里面有一颗 (医生的诊断发现了什么?大概有多大?-15个字),这个肿块的医学学名是 (学名 – 5个字)。

这个肿块是比较大,因此 (造成对你什么影响 – 15个字)。医生就建议我做手术,把这个肿块里的水排出来。医生说,(这个是怎么样的一个手术 – 20个字),是属于比较简单的小手术。

我对医生要手术的感想

天呀!医生说要在我脑袋开个洞,你说我会不害怕吗?别笑我,三国演义里的曹操,(说说曹操对华佗要给他治头痛的情况 – 30个字),很明显,曹操也害怕。因此,我害怕也很正常!

后来,我把害怕的情况跟爸爸、妈妈和姐姐都说了,(他们给你什么反馈 – 30个字)。听了他们的反馈和加油,我好像比较勇敢了!

过后,我就遵照医生的指示,在儿童医院做了手术。手术后,(我希望我会变成怎么样呢?20个字)。

游园

昨天我和好朋友李沛去一个龙岗的游乐园玩一趟。

我们找了很久才找到那个地方,有点偏僻,我们先去玩了空中缆车。缆车有两种模式一种自动,一种脚踏。为了让这个钱花的更值一点,我和李沛选择了脚踏,从一开始我就一边运动,一边游览整个游乐园。在上面计划到下面该玩 什么怎么玩。

坐完了缆车我们去了漂流。漂流的位置不大,所以它的幅度也不大导致不够刺激。

接着我们又去玩了碰碰车,第一局只有我和李沛,然后我们就开始了大战,我先是把车头对准对方的位置冲上去,他往右一斜,车完美的躲过了我的一击,随后他从后面偷袭我车身一侧,刚想躲避李沛的一击,结果李沛速度比我预想的还快,我被他撞出几米,我迅速找准机会撞到了李沛的车屁股。李沛直接倒车,撞到了我的车头,随后我听到了游戏结束的声音。我完全不过瘾,然后我们又来一局。

第二局来了两个路人,其中一个非常厉害,我和李沛合力干掉他。我撞了一下,李沛撞了一下,来来回回他就被我俩来回干掉了。玩的正高兴,结束音又响了,时间太快了,还没过瘾。后来有玩了几个项目,不过还没碰碰车好玩,我和李沛约了下次再一起玩。

读书笔记《格列佛游记》

这周我看完了《格列佛游记》。

格列佛是一个外科医生。他在书里到过四个国家,分别是:大人国,小人国,飞岛国,慧胭国。

这四个国家各有各的特点,我于格列佛为中心,大人国故明思意就是所有人都比格列佛大。小人国和大人国意思几乎一样。在小人国格列佛就是最大的人。飞岛国比这三个国家都特殊,它是唯一一个,高官和国王的家在上面住,而普通百姓在地上住。如果地面上的飞岛国国民发动暴动,国王就会开着“飞岛”,到暴乱的上空投石压制暴乱。(注:四个国家都没有热武器)。慧胭国动物是神圣,人是连畜生也不如。

格列佛他天生喜欢冒险,不怕孤独、无聊的人,他善于学习观察思考,性情朴实温和,对人态度友好。

我觉得这本书的好的地方在于他每一个格列佛去的地方感觉很真实。仿佛在地球上就有这个地方一样。讲的很详细,作者很有想象力。《格列佛游记》是一部童话色彩极浓的政治讽刺小说。构成这部小说讽刺的只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反语手法,一是作者通过虚构构成英国进行穷形尽相的刻画。

我还是很推荐同学看这本书的,很有意思。

聚餐

28-Jul-2021

今天我们要去皇庭酒店吃自助餐。昨天晚上,我就在想吃自助餐该怎么吃才能吃得更多更爽。

中午12点我们到达酒店。我以从电梯出来,一脚踩在那柔软的厚厚的地毯上,再看看周围府里堂皇的布置。我心里想这酒店好高大上呀!我们坐在了预定的窗边位置,窗外的风景尽收眼底,让人心情大好。

我先是看了看有什么好吃的,餐厅里有甜品,有主食,有小吃,有饮料等等。看的我眼花缭乱。我先是拿了寿司、水果等,我吃完后又去拿了猪排。我妈说如果自己拿的吃不完会罚钱的。所以我就量力而行。吃完后,我又去挖了一些冰淇淋球;冰淇淋有6种口味,我只吃了四种,我又吃了凉粉。龟苓膏等。

我在一个地方看到了久违的东西,那就是巧克力瀑布。在旁边有一串一串的棉花糖。首先,把棉花糖怂进瀑布里转一圈,然后从瀑布里拿出来放在碗上,等它自然凝固,凝固后就是脆皮棉花糖了。

吃的差不多肚子都困了,我就和李沛一起玩好会儿游戏,我们就心满意足的回家了。

沟通的方法

今天开始来读这本书,沟通的方法。 脱不花 著。

市面上讲沟通的书多得去了,我们不是书评家,不需要每本来比较优劣,还是专心跟一位老师来学习。

第一章。先听再说,画好三个框,沟通不用慌

身为接收别人说话的内容,要具有“结构化”的倾听技巧。“结构化”也就是在别人说的内容里面,怎么倾听别人的说话的重点?
书里给了一个简单的判定标准:
1. 情绪
2. 事实
3. 期待

就是说,当别人跟我们说一段话时,我们要能够分辨出说话的人,传递出来的是:
1. 什么情绪?
2. 说话内容有哪些事实?
3. 他说这段话对我们有什么期待。

第二章。听话听音:你能听懂别人没说出来的意思吗?

中文除了有字面上的意思,往往还要考虑是什么人什么处境说的这个话,可能同样的话却带了不一样的意思。这个就是中文的奥妙之处。

为了更好的沟通,我们就要对沟通的对象的个性有初步的认识。当然能做到慧眼识人这个最好,作者脱不花在这章里给了4种人格特征让我们参考。

  1. 控制性人格老虎就是最形象的比拟。
    这样的人总是强势的,有魄力。最受不了叽叽歪歪了。三国演义里的曹操,应该就是属于控制型人格。
    跟这样的人沟通,我们也对沟通内容做整理,最好是以 point form,逐项的来讨论并且落实行动。
    很多职场老板都是具有这样的人格特征。因为他们一天的时间里要跟很多人交谈并指派工作,当当然就练就了这样的个性。
  2. 表现型人格孔雀就是最形象的比拟。
    孔雀开屏就是自我展示。这类型人格的人都倾向表现自我,很在意感受。哪怕在一个酒会里,也很快的跟周遭的人熟络起来,有他参加的会场,都不怕有冷场了。
    很多公司对外人员因为要经常跟外界沟通交流,就必须具备“表现型人格”的特征或者说要把自己装扮成 “表现型人格”
  3. 谨慎型人格猫头鹰就是最形象的比拟。
    猫头鹰除了夜晚出来觅食,大部分时间都在树上观察。因此,谨慎型人格的人都是一直以局外人的身份在观察,直到充分掌握时机、条件、事实。直到信息收集完成,才行动。
    这样人格的人,平常都是给人被动的感觉,但他的被动只是他处事的方式。一旦时机成熟,他还是会行动的。
    跟这样的人沟通,我们就要争取主动,提供他们需要知道的信息,这样才能帮助他们有说行动。
  4. 温和型人格考拉就是最形象的比拟。
    考拉总给人懒懒散散的感觉,每次总是乖巧的呆在树上,好像跟这个世界没关系。这个也就是前阵子澳洲有次森林大火,很多考拉都活生生的葬身火海。
    温和型人格都是被动的,如果等他们做决定,除了要有耐性 “慢慢等”,还要想办法调动起他们,让他们参与进决策中来。

人格没有好、坏之分,更不会有一成不变的道理大家总是因应不一样的环境,来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试想想看,一直凶猛的老虎,也不可能一直追着猎物不放,这样不就很快把自己累死!老虎也是看准目标,奋力追捕猎物,其他的时候,他也像 考拉一样,在森林里等待机会。你看看,老虎自身也有几种身份特征,更何况是我们呢?

第3章。积极回应,你能让步友好的人好好说话吗?

在我们谈如何积极回应的时候,我们与别人沟通中,有一些底线或者原则我们一定要记着的。

原则一: 真话不全说,假话一定不说。
这个沟通的第一原则。至于“假话一定不说“不需要我再解释,因为要圆一段假话是相当费劲的。至于“真话不全说”,就是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因为有些真话,在一些场合是不适合说的,比如你好友的“囧”经历你总不能再一些沟通场景中说吧!

原则二:有话要直说,但方式要恰当
这句大白话,我想大家都有体会。我们要把话说了之后,可以起到我们要的作用的同时也让听者愉悦。

原则三:在一场沟通回复时,第一句话需要“正面、积极的肯定对方”
我最近对这个场景有所体会。我发现,每次老外回复我的邮件,开头总是感谢我在上一份邮件我给他写的一些内容。哪怕是他最后拒绝我的要求,也在邮件的开头,从某一个角度,提出感谢我给他的建议。这些都一再显示这些人的工作 “情商”之高!当然,我也看到一些华人,凡事都是说“好感恩”,感觉上他们是心怀谦卑,可是我们很快的就听的出“感恩”背后的空洞!凡事要换角度来思考,就很快的发现“正面、积极”。

我们再每天的沟通场景里,可能会遇到一些时候不是我们想要继续沟通的情形,可能是对方的态度不友好,或者我们正在忙着完成手上的活,也抑或是我们对相关的课题没有很好的了解,这个时候勉强的沟通,也无法获得很好的沟通成效。另外,在这样的时候,我们再者场沟通中也无法采取主动,这样对沟通也不好。在这个不恰当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以下这4种方式来回应。

  1. 换口径
    比如别人说,“你最近比较闲,。。。。”。你听了之后,可以这样回应,“我刚把经理安排的XX 工作完成了,现在出来喝杯水,回去要准备一个会议内容。你找我又有什么事呢?”当说了这句话 “你找我又有什么事?”就显得这个沟通是你的主场,对方有事来找你沟通,让焦点重新聚焦在“找你什么事上,而不是你最近比较闲。”不纠结的沟通,重新聚焦。
  2. 换时间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方式,不欢迎别人随意打扰,这个时候有人找你沟通,以期一口回绝,不如另订出新的沟通时间。
  3. 换场合
    这个的场景也参照“换时间”。
  4. 换角色
    在工作的场合,有一些问题,虽然我们知道,但不是最合适回答的人,就要用到换角色的思路。比如说这个工作不是你负者的内容,这个时候,就要让合适的人来回答。

第4章。开放性。学会说“我们”,你就能团结任何人

dav

前面三章主要是教我们“倾听”的技巧, 这一章来到了怎么说。一个令人愉悦的沟通场景一定是双方在整个沟通过程中,除了能获得自己想要得到的信息,整个过程也是在轻松气氛中进行的。

其实,沟通是什么?不只是我说服你那么简单。沟通是双方在交换信息,从而达到扩大大家的共识,减少这个事件大家的盲区。

沟通的目的:扩大共识 + 消除盲区

因此,在一个双向沟通里,我们一定要多采取开放态度,这样有利于维持一个比较轻松的沟通气氛。首先,在沟通的过程当中,我们要把自己的姿态放低,多利用开放问题,让对法来发表他的看法,这样有利于我们获得交全面的资讯。

你可能会说,既然是开放性的问题,对法可以蜻蜓点水般的回答,到不如直接的问题,更省时省力来获得资讯?这个想法是对的,前提是对方愿意回答我们单刀直入的问题!更何况,很多单刀直入的问题会让一些心性敏感的人反感,进而造成抵触的心里,这样对往后的沟通造成更大的困难。只有一些没有沟通耐性、一直咄咄逼人的人才会问一些让人反感的问题,慎之!

如何维持一个开放性的沟通氛围?

我们应该避免使用具有“区分”你、我的语句。在交流中,多用“我们”来取代 “你”是一个方式。一下给出一些例子

  • (No)说说看为什么这个工作怎么出现了问题?
    (Yes)我们如何可以把这个工作做好?
  • (No)能告诉我为什么我家小明的成绩退不了?
    (Yes)我家小明的成绩退步了,我们应该怎么做来协助他提高成绩呢?
  • (No)张三,你的工作进度严重落后进度,怎么追赶?
    (Yes)我们组的工作有点落后进度,我们如何协助张三把进度追赶起来呢?

多鼓励对方来发言

我们的周遭总会遇到一些慢热的人,这些沟通对象总是不太愿意发表看法,你约让他说说看XX 问题,他越把嘴巴闭得更紧。其实,又有谁不想说话呢?哑巴都想说话,更何况不是哑巴!这个时候,原则上就要鼓励对方发言。可以从一些阶段性的问题,直白的具体问题,让他开口。比如说

  • 这是目前我对流程改进的提议框架,小王,你是业务部门,如果按照这个流程执行,过程中会有什么障碍?

万能接话语

是一个思路
有启发

利用好以上这2个万能接话语,我们再沟通中就不会出现不知道怎么回答的情形了!

第5章。目标感。你更有目标感,你就掌握主动权

今天我们来到了沟通的原则性问题,目标感

当我们去找其他人沟通一个事情,可不是去漫无目的的聊天,而是带着一定的任务去沟通。可能你要别人协助你完成一个工作,或者是为了解决一个问题来沟通。这个时候,你时刻要记得自己去沟通的目的,要达到怎么样的使命,这就是要达成沟通的目标

当然,只有目标再加上上一章我们谈到的开放性还是不足够促成一次有效的沟通。你要记得,是你要实现你的目标,而不是对方来完成你的目标。你要的是请对方来协助你,让你能够实现自己的工作目标。你才是这项工作的主要责任人

建设方案力来实现目标

既然要别人来协助你,你就要很清楚的说明哪一些工作你需要别人帮助。这个时候,在沟通的时候,你就要带上自己的“方案”去沟通。在英文就是 “plan”!

在工作的场景,我们最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What is your plan to achieve this goal?”翻译过来,你要如何实现你的目标呢?也就是你需要制定行动方案!对吧!

再进一步的说,我们需要做的是把你个人目标,变成大家的目标,再进一步转换成我们大家的方案!然后,让别人参与进你的方案里来。因此,在工作的沟通当中,1. 我们需要跟大家确定一下要达成的目标,如果目标一致了,2. 接下来就是方案的讨论。很多沟通上的失败,或者是闹得不可开交,主要是这两个要点没有掌握好。这里是不牵涉到人身攻击的。

在说一次,每一次的沟通,我们需要先做好这2 步骤:

  • 目标是否清晰。我个人目标 –> 大家的目标。
  • 方案是否清晰。 具有可操作性,可完成的行动方案。

有了这两个步骤,我们再沟通的时候,大家也能够很快有共识并取得进展。我知道,很多时候,在沟通场景就是一场博弈,在某一方面你可能做一定的让步,而再另一方面又能够取得进展,从而实现自己的小目标

说了那么多,让我列出一些例子,你看哪些说法更具有“方案力”,让跟你沟通的人更能够配合你实现目标呢?

  1. 领导,你下周二有空吗?我想邀请你出席我们部门下周的年度收官会议。
  2. 领导,为了庆祝我们部门提前完成年底所有的工作指标。想邀请你来参加我们部门的收官会议,并给部分同事颁奖,你下周二有时间吗?
  3. 领导,我们想开一个收官会议,奖励下优秀的同事。一方面是为了庆祝提前完成年底全部指标,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吉利大家保持斗志,争取明年业绩翻番。在会中,我们会请你给本年度第一名发个奖杯。接下来,我们会提供一个演说环节,所以想邀请你给大家讲讲未来的公司工作方向。会议是在下周二,下午两点,预计1小时结束。

你看看,哪一个说法满足我们前面说的 个人目标 –> 大家目标 –> 大家需要做的事情

下一回,当你要去沟通的时候,要先想想自己是否已经准备好?是否有一份可以让大家配合的方案?

第6章。建设性。从“我要”到“我来”,是你的一次的质变。

从前面2章,我们从自我的开放性,演化到建立起自己的目标感,再来到建设性。这个是一步步的过程。透过思考整个沟通环节,也是一次自我打磨、成长的过程。其实在这本书里,脱不花把这3步份成3个章节,其实这3要素是每一次我们再沟通的时候都要提醒自己的。

让每次沟通都有建设性

不管自己的职位、地位是什么,我们在一场沟通里,永远都是有自己的地位的。反过来思考,如果不需要你的参与,别人也不会主动跟你沟通了!因此,在一场沟通中,我们不只是要保持开放性,还要主动的参与进来。主动参与,其实就是让和你沟通的人觉得你在这次沟通中有建设性。

为了体现自己在这次沟通中的建设性,我们始终可以做这2件事:

  1. 把沟通引导到最终行动
  2. 持续拆解需要行动的步骤

为了让这次的沟通可以更快的达成目标,我们还可以实施这样的小技巧。

  1. 不说负面情绪的话。让整个沟通会不会因为一些现实而限制了我们的行动,甚至我们要用 think out of the box。
  2. 来,我们抓抓落实”。每次沟通结束前,要说这句总结性的话,让大家再一次聚焦到行动方案。
  3. 请你再给我提点需求”。尤其是跟一些“慢热”的客户在进行销售的时候,如果没有实质的进展时,我们可以在结尾时,说上这句话,“请你在给我提点需求”,这样再建立起跟客户的联系,这样我们才有新的理由再找客户进行沟通。

在一场沟通里,不排除我们会面临不合理的要求,这个时候,就是展现我们沟通能力的时机。以期说一句轻飘飘的“我把要求带回去讨论”,不如进一步来分解这个要求牵涉的“问题”,然后具体问题又改如何解决。以下提供一个例子:

张总,你这个3个要求,超出了我的业务权限,我一时没法答复你。第1-2 的问题是生产有关,第3问题是售价,牵涉到我们成本计算,我需要跟财务讨论后才能回复。我回去后,找相关部门讨论,汇总后,在1周时间内可以回复你,你看这样行吗?

第7章。破冰。怎么让人对你印象深刻。

从这一章,我们就要开始降到沟通的实战篇。从之前的6章里,我们学到了在一场沟通中,我们如何倾听、开放心态、给出建设性的建议等等。这些因素,是时刻提醒自己在一场沟通里,不只是要输出我们的想法和目标,同时还需要照亮别人的优势,看见别人的光彩。

在心态上我们是调整到位了,可是到了实际的场合,尤其是第一次大家见面的场合,我们有该如何的破冰?简单的说,破冰就是拉近彼此的距离,也不能一开始就把自己所有的事情敞开,要像剥洋葱一样,一层层循序渐进的来加强彼此的关系。在这样的破冰行动,可以分成几个细节。

  1. 如何介绍自己,让对方能够更快的留下印象。
    采取经纬定位法
    经线:介绍自己,向对方交代我是谁
    纬线:我们跟沟通着的关系。可以是校友关系、老乡关系、同样的兴趣爱好、有相同的同学等等。
    这里给一个例子在商务会面:
    经线:你好,我姓蔡,是 DST公司技术经理,我们公司主要从事工业清洁剂的研发工作。
    纬线:我是霹雳州安顺来的,哪里有大马出名的斜塔景点,你有去过哪里吗?
  2. 进一步拉进双方的距离,展现关切。
    说一下有关沟通对象的事情,当然要说一些正面且公开的事情。这就是在会面前要做的功课。千万不要说一些负面的事件让对方难堪,比如说,我送你一套减肥课程。
    比方说,听说你是郑州人,这次郑州水患,你郑州老家还好吗?
  3. 营造掌控感。
    找出大家的共同点,加强我们给对方的印象。
    刚才我听你说,感觉你很留意现今科技进展,我想请问你这些资讯,主要在哪里得到的?
    我听说你是高尔夫球爱好者,我也是。我们固定每周六下午都会在XX球会练球,你下周六有时间吗?我们邀请你到我们的球会一起打球。
    “方便大家留个电话沟通吗?我把我的联系 WhatsApp 给你。这是我的电话联系方式,蔡崇仁 016-XXX XXXX”
  4. 加强双方的印象。
    见面后的隔天,再发一条 WhatsApp 给对方,不要哪些转寄的问候图片,因为那是冰凉没内容。应该针对昨天的会面,拿出一点简单的说明。
    昨天你提到的那位作家,我看了一些他的介绍,真的很值得跟他学习。谢谢你的推荐。
    “昨天酒会上,你提到的XX 观念,很值得我借鉴,真的让我受教了!”

第8章。赞美。怎样提升你的人际友好度。

这一章来到沟通场景里不可或缺的“赞美”环节。我知道身为炎黄子孙的我们,总是吝于“赞美”,而不知道适当的“赞美”是增加对方好感的催化剂。我们真的要好好练习“赞美”,而且要经常使用“赞美”,让这个能力逐渐成为我们言语风格的一部分。

首先,我们给出的赞美一定是真诚的。哪怕哪些在我们擦肩而说出的轻飘飘的赞美,也是要让人感受到我们的真诚。

赞美也跟其他的沟通技巧一样,有一些方法可以依循。

  1. 用行动表达赞美。
    当我们再沟通的时候,保持开放的态度正面的姿态积极的心态时刻应和着说话的人,都是属于用行动表达赞美和鼓励。
    还有就是,不查嘴不急着表达意见,让说话的人自由的表达,也是一种赞美的行动表达。
  2. 用言语表达的赞美。
    简单的说,用语言表达赞美就好比是用追光灯照亮对方好的行为。有了这个想法,接下来就是我们如何去发现对方“好的行为”。因为“好的行为”是个人后天的努力,而且需要我们用开放的心态才能发现的。既然是对法“好的行为”,当然值得我们去表扬、赞美。
  3. 即时的赞美。
    当我们第一时间发现值得赞赏的行为时,记得要即时给出赞美。

这里我们照例给一些例子,让大家看看哪一种的赞美方式符合 “用追光灯照亮对方的行为”。

  • 你真的很聪明,可以自行完成这道题的解答。
    你今天真的很认真,这道题那么难,但你能够坚持半小时来回答这道题,真的了不起。
  • 张总,你的水平真高。
    张总,你这么一个大领导,居然还那么重视一线工作,还专门抽时间来工厂检查。

有了以上这些想法,这个时候就是我们要如何说出这些赞美的话。 当然,这个时候就要看说话的场合、你我双方的地位,还有就是对方的个性来决定我们怎么说出这些赞美的话,才会让听的人有感觉。

至于怎么说,这里有3种说出赞美的方式:

  1. 轻轻的赞美。这样简洁的赞美方式,就是要让听的人没有负担。比如说:张老师,您的课程让我收益良多,收获特别大。
  2. 深深的赞美。如果大家有比较充裕的接触时间,赞美时候,就要说出这个事情如何影响自己,让自己能够成长等。比如说:“张老师,您的课程真的让我受益良多。自从上了您的课,我能够在公众场合更自信的发言,为我扩大了社交圈子。”
  3. 常常的赞美。 就是要经常性的发现别人的优点、积极面,从而进行正面的赞美。
    一个事情总有两面,要看你自己从哪个角度来挖掘。这样就可以经常的来赞美周边的同事、朋友。

如何回应赞美

我们花了不少时间来但如何赞美别人,在我们赞美别人的同时,我们也会得到该有的赞美。这个时候我们又该如何回应呢?

当的到赞美时,很多人都只是回复 :“真的谢谢你!”这样是不足够的,因为这样,这次的沟通就结束了,有点可惜。这个句子的后面,还要在加上一个“开放性结尾”,这样才能够让这个沟通持续下去。

比如说,“谢谢你美丽的赞赏,让我受宠若惊。其实,我对职业装扮还是不很内行,有机会你再给我指导、指导。”你看,这样的回复,是否会让人有继续沟通下去的冲动呢?

第9章。激励。怎样成为鼓舞人心的高手。

激励

上一章我们谈到了赞美,赞美给人感觉就是在一般的沟通环境当中给人的适当反馈,这样让整个沟通过程更和悦。而激励是更进一步的语言手段,是为了促使对方做出行为上的改变,并沿着既定的方向前进。

至于激励的例子是不胜枚举,眼前最直接的就是打游戏打游戏就是出于激励的环境,让你在游戏中完成一个任务后,游戏就立马给你武器奖赏、通关、段位等等的激励反馈。让你深深陷入在游戏中。你说,激励是否有效?

因此,身为领导,激励是一门不可或缺,展现个人领导能力的能力。很遗憾,在职场上,大家多数听到的是“负激励”。“负激励”也就是一般我们所谓的批评。虽然说吧话说到好处的“负激励”也是职场上不可或缺的能力,可是在这里我们不做特别的展开。

这里我们主要还是谈谈“正激励”。其实目的只有一个,也就是希望对方在经过我们的激励后,可以发现、总结自己的经验,并加以推广

怎么说出激励的话

简单的说,激励就是发现别人的优点,然后让别人总结他自己的行为,并加以推广

发现别人的优点
在一场沟通里,我们要从不一样的角度,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这一点是没有不一样的。在一场沟通会里,我们还是要从自我出发,善于倾听、发现。很多时候,我们会带入一个简单的赞美。

让对方总结行为
现在我们发现了对方的有点,怎么让他来总结他这个良好的行为呢?其实就是一句话,“你是怎么做到的?” 对方听了之后,他不就是要总结然后告诉你他是如何做到的了吗?

加以推广
让对方知道,我们不只是想探寻他的能力,而是希望他可以把这个好的行为分享给其他人。当然,这里牵涉到对方是否愿意分享,和牵涉到隐私等。这些因素,都不是书里讨论的重点。

到了我们说说范例的时候,加深印象。

  • 这个月你有提早12天完成了签单目标,看来你对公司的业务娴熟,真的很值得赞赏。发现优点我看到你跟其他的业务员比较,你过去几个月的签单速度特别快,你可以告诉我,你是如何做到的吗?让对方总结行为说不定,我们部门的下一次例会,可能请你上台跟其他人讲解(加以推广)。
  • 你今天的这身打扮真好看,很符合我们公司职业女员工的形象。(发现优点你可以说是我么公司的形象标准。(总结对方行为下周我们公司有个例会,可以请你担任内部讲师,跟公司其他的女员工讲讲个人形象管理的问题?加以推广
  • 领导,我挺好奇的,你对我们公司业务的细节也特别的理解。发现优点)我可以跟你请教,你有什么特别的工作方式可以更快的掌握这些细节的吗?(总结对方行为

激励的语言其实也是可以迭代的,请看下面这个例子。

a. 你干得很好,有什么成功经验,找个时间给我总结一下吧!
b. 你干的不错,好好整理一下,下周我们约上总经理,你跟他汇报。
c. 给总经理汇报完后,我们召开一次部门同时会议,你给部门同事介绍一下经验。

第10章。说服。怎样让别人愿意支持你。

从赞美,我们进阶到激励,这章,我们要谈的事说服。说服当然比激励更具有目的性。在很多工作场景,我们需要说服同事、上级领导支持、配合我们的工作。哪怕是在商业的协助,我们也需要商业伙伴参与我们的大目标。你需要知道的是,在现实的工作场景,很多的工作我们是需要在协作的情况下来完成的。因此,具备一定的说服技能是商业上不可或缺的能力。

首先,我们需要强调一个观点,说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需要训练。另外,在心态上,我们要具有对任何人永不绝望。其次,我们要知道,说服和忽悠是不一样的。忽悠的本质是透过一些障眼法,不诚实甚至欺骗来获得短期的认可,可是换来的事别人中途后悔、不配合,使得整个计划耽搁。

解说服的方法

说服就是让我的目标变成大家的目标。为了让我们说服的工作可以成功,这里有2个要领:

  1. 说活要有分量。这里指的是要有充分的准备。思想上,我们如何让我的目标转化成我们的目标,或者是你大目标中的一个小目标。接下来,在行动上,我们如何制定工作步骤(方案)以便开展工作。有了这些准备功夫,我们再开展说服时,更能得到对方的认可和协助。
  2. 凿穿心里防线。要让别人认同并采取我们的目标,很多时候要面临巨大的挑战。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采用2种工作方式来减轻面对的压力,说不定还可以得到别人的配合。
    吹风。这里指的是在推行一个牵涉其他部门配合的工作时,我们在会议发表方案前,要找机会跟相关的人员讨论我们的方案,争取得到他们的配合。至少不会在会议中反对。
    慢熬。当然,上面这些“吹风”的工作方式,在一些人的身上还是不受用,这个时候,如果我们主动的放弃继续沟通,最终我们得到的是这个方案无法展开。这个时候,我们要调整心态,采用“慢熬”策略来深挖阻碍前进的因素。这里,我们需要说“你看我们该怎么调整这个方案让它变得更可行?”。“我总是觉得这个方案有点不怎么流畅,可是又说不出来哪里有问题,想请你帮忙看看再哪里可以改善一下?”这里,我们既然让别人题意见,我们要在这个沟通里,始终保持开放性,这样才有利于沟通。

说服成功与否,除了上面说到的这两个场景的准备,我们也要有一个注意的地方,就是在说服这个事情上,是否会体现别人的价值。让别人可以体现价值,可以更快换来别人对我们计划的认可,从而说服别人的支持,这又何尝不是个好事?

第11章。辅导。怎么教会别人更好的工作。

辅导是我们日常会遇到的场景。这包含在工作场景甚至在家里辅导小孩写作业,都需要有一套具有“辅导”的沟通能力。

尤其是你身为部门比较老的员工,很多新进的员工都需要你的辅导,以便可以更快的分摊部门的工作。借着辅导工作的机会,是公司领导提供你锻炼自己以后带兵、甚至晋升的。因此,千万不要带着抵触或者是不削的情绪来开展辅导的工作。新进的员工因为对公司文化、要求都不是很理解,适当的关心、辅导,让他们可以更快的上手,以便减轻你的工作。

辅导的首要原则

你可以理解在职场上的辅导,可以类似于师傅带徒弟,手把手的教。在这里,我们需要提醒你有关辅导的第一原则,教行动方法,不教价值观。我们只需要很清楚的把相关工作步骤、注意细节告诉被辅导者,然后给机会他们联系,我们再从旁监控。所以,辅导不是停留在理论的层面,而是具体的行动步骤

虽然你会说这样做的话太浪费时间,但这何尝不是给自己的磨练。最好,可以把我们辅导的重要内容重点方式写下来,再发给被辅导的人,给他们确认进度并只会领导。

辅导的工作重点

为了成功的开展读到工作,这里有几个要领:

  1. 植入目标。大家要明确知道我们的工作目标、期望,这样就可以一同的完成工作。也只有这样,才能顺利的开启辅导工作。
  2. 发现盲区。辅导要起效果,就要知道盲区、短板在哪里。这个时候,身为辅导员就要时刻关注工作进展,一旦发现哪里不行,就需要立马主动提出修正。
  3. 实战演练。辅导不只是用嘴皮说说,最好还能够演练一遍。这里有个口诀“我做你看,你做我看”。

第12章。安慰。怎么得体地表达你的善意。

安慰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沟通情景,不管你身处哪一个职位,只要你有跟任交往、互动,就一定会遇到需要安慰的这个场景。掌握好安慰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让我们在别人需要安慰的时候,发挥温柔的力量,收获人心

安慰者,要具备洞察情绪的能力,但要能够从情绪中解脱出来。只要适当的表示在这个事情上,自己都在,不需要过渡的干预对方更不告诉对方该怎么做。让大家都保留一定的空间。在我们安慰对方的同时,也要给对方一定的空间

安慰需要同理心

一个会安慰别人的人,一定有很好的同理心。你不需要行强者“同情”弱者那样表达怜悯,而是感同身受对方的感受。

同理心是把自己置于别人的位置,能够设身处地的理解他人,感受他人面临的事、物。也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感同身受”, “将心比心”。

虽然说我们有同理心,可是在安慰别人的时候,我们还是有2个要点要注意一下。

  1. 轻度介入
    记住,我们始终不是对方,不知道对方的真实体会。因此在一些需要表达安慰的场景,我们只能够轻度的介入对方面临的窘境。这就是把握好安慰的尺度。
    例子。
    加入部门同事生病住院了,你该怎么办?

    a. 赶紧去病房探望,表达关心。
    b.什么都不表示,因为我跟他不熟。
    c. 问问他,需要什么帮助。
  2. 提供支持
    主要就是让对法知道,我会在边上,在他需要帮助的时候提供帮助。这个就是给别人最好的支持。
    例子。
    有位同事家里遭遇了一个重大的变故,会老家处理完,上班的情绪还是很低落,这时候你改怎么安慰他?
    a. 别哭了,再哭嗓子就哑了。
    b. 你能不能跟我说说你爸是个怎么样的人?这段时间你怎么过来的?
    c. 最近你不在公司,想知道公司发生了什么大事儿吗?

    例子 2。
    同事别老板臭骂一顿,应该怎么安慰他?
    a. 你现在可不能把不高兴挂在脸上,老板看了会骂人的。
    b. 上次我也被老板训话了,当时情绪比较激动,丧了好几天。现在回头看,其实挺傻的。大家都是为了把事情做得更好。

安慰的话语,主要就是让听话的人感受到“我关心你”。以下 是一个模板。
刚听说 你遇到了 XXXX情况,我也不知道给帮你做点什么。我有 XXX 的便利,只要你有需要,随时找我,别跟我客气,我随时都在。

第13章。批评。怎么样让你难听话也能得到正反馈。

沟通的这本书,终于迎来了更深入的课题。从开始的自我了解,保持开放性、到赞美。现在来到了批评这一块。在开始之前,我们要知道,沟通的目的不是去约别人,而是让双方的信心能够充分的交流,从而达到可以影响别人,建立共同目标来解决问题,并赢得尊重。

有些时候,有一些沟通的场景是比较尖锐的。但是身为沟通高手,我们哪怕在批评下属的时候,也会有一定的“讨论”。因为,批评的目的是让对方认识错误并让他做出真确的行为。因此,用对的方式完成批评,才能够让这场“尖锐沟通会”起到作用。

批评不是让他“服”,而是要告诉他们怎样做才对!要把错误抹掉,让新的局面得以呈现。

这书里,提到了5条进行批评的主意事项,真的是整理得很好。

  1. 控制环境
    其实就是选择批评的 场合时间
    批评场合 – 批评一定要在一对一的情形下进行,能够在小范围就不要大范围的来进行批评。
    时间选择 – 尽可能是第一时间,在发现问题的时候就针对事情来进行批评教育,而不是累积而翻旧账式的批评。
  2. 定义问题
    因为批评是具有针对性的,针对特定的事情、情况的处理方式讨论。在批评的开始前,需要对发生的问题有一定的了解,再找对方来告诉自己发生的什么事。这里给出了5个步骤
    Step 1. 今天请你来是有件事想和你沟通,我发现你有一个“行为”不是很满意,想和你了解。
    Step 2. 发生了什么事?你可以说明一下问题吗?
    Step 3. 你怎么看这件事?
    Step 4. 在发生事情的过程中,你都试过哪些办法?
    Step 5. 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从这5 个问题,我们可以清楚的意识到,虽然说的是批评,但更像是一次详谈,让对方发现总结问题,同时和他一起制定下一步行动方案
  3. 刷新动作
    身为管理制度,我们有机会站在另一个角度看问题,也就是外问题之外看问题。当经过第二步骤的定义问题,我们就可以一起来针对这个问题制定行动方案
  4. 设定反馈点
    既然我们再这次的批评行动中已经制定了新的行动方案,因此我们要订一下,下一次的反馈时间点。这短时间是用来观察我们针对这措施的有效性。
  5. 完成重启
    既然是批评,对方的心里压力一定很大,因此在定完改善行动及下一次反馈的时间后,在会谈的结尾,也就是最后一句话,一定让对方说,至少让他从心里上感觉这个措施是他个人发起并制定的。
    这里可以说 “你看,这次的行动方案,你还有什么要总结的吗?

第14章。提建议。怎样改变自己说了不算的事

提建议是非常巧妙的处境,你看到了一些不合理的事情,想给人去说说。这个时候,掌握分寸是必须的。可是很遗憾的,很多事情却轮不到你去提建议。你去提建议,只是损坏了你们两的关系而没带来任何实质性的改进。别人不打算听,你却去叽叽歪歪说了一通,换来的事徒然,那又何苦?

在沟通中使用 “提建议” ,传递的是平等的沟通气氛,并含可执行的方案。
而“提意见” 给人感觉是来指导工作的,给人上下级的沟通氛围。因此不可取。

在易经,山水蒙卦的卦辞说得很好,“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当别人面临问题时,他自然会来找你谈论。当然,现代自我意识较强的年代,我们是可以稍微进取,不需要那么的被动,可是还是有一些原则需要把握。

  1. 我们针对一些问题提建议时,要确保这个问题和我们自己是有直接关系的。
  2. 提建议的时候,要考虑怎么说。也就是 情绪、事实 和期望这三个内容的分别比重,应该注重情绪的表达还是事实的描述?这个没有一定的定论,要看具体的沟通对象和内容。
  3. 对方没有倾听的意向,这个时候就不应该在说了而必须结束沟通。

让我们来看看哪一种情形适合我们提建议:

  1. 同事聚餐,去议价餐厅吃饭,发现服务质量特别差,这个时候你要不要提意见?
    虽然这个事和自己相关,但是这个时候不要提,因为可能会陷入一场争论,并影响自己的用餐心情。同时,也让其他的同事留下自己“泼辣”的印象,这样就得不偿失。
  2. 你听说,同事 A特别受不了同事 B的某个习惯,但你和两人关系都很好,你想委婉地提醒下同事 B, 要不要提?
    很明显,这个是同事A 和 B 的关系,和你自己没有直接的关系,还是不要提。和事佬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3. 开放办公环境下,同事每次大电话都开免提,影响了周围人办公,这个时候,要不要提醒他?
    办公室的同事因为说话太大声影响到你的办公氛围,你是这个事情的直接受害者,这个事情当然要提
    事实:因为大声说话影响到你的工作。
    情绪: 思路被打断,因此觉得很懊恼。
    期望:以后接电话的时候是否可以用耳机,减少声音的干扰。
  4. 你有一个关系特别好的朋友,但他的工作经常干的乱七八糟,你要不要跟他说说怎么改进?
    这个事情没影响你,虽然你是希望朋友改进,可是这个时候还是不要提。因为,一旦把握不好,就会变成上下级的沟通方式从而影响两人的关系。

具体的建议事项

既然是提建议,因此在沟通时,就要说很具体的行动建议以便让对方可以理解及执行。如果只是说一些道理,除非对方是个行动力很强的人,不然,很容易变成说说而不知道如何改善,这样我们的建议就起不到效果。

第15章。绩效面谈。怎样事倍功半地发挥你的领导力

绩效面谈是身为管理者都要面临的情况,只要你底下有团队汇报给你,或者是你需要跟上级领导汇报工作,你都需要面临绩效面谈。这一章讲到了绩效面谈,我真的多么希望我可以早10年货甚至20年前就可以读到这篇文章,这样对当时身为部门经理的我,将会有莫大的帮助。

现在有机会读到这篇脱不花给出的绩效面谈的方法,也还不晚,我相信未来还是有机会用得上的。因为很多底层的沟通逻辑是想通的。

绩效面谈是一次开启未来的沟通时间,一定在沟通时保持开放性和透明度,扩大大家对未来发展的共识。

首先,要明白一位每天都要埋头苦干的员工,自己的注意力都被日常工作的细节给磨耗完了,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发现工作的意义。如果在绩效面谈的时候,还是不能脱离这些日常琐碎的工作内容,这样的面谈情况是无法取得有意义、正面的进展。

绩效面谈的目的

既然这个是一项工作任务,因此我们需要理解绩效面谈的目的。面谈的目的是一次充分的上下级沟通,需要让下级明白他自己的工作弱点,并在未来的一段时间改进。这时一个承先启后的会面谈话,而不是一次翻旧账指责的时候。

有了这个认识,我们再会谈的时候,就能够把自己的心态和说话语气摆放到正确的位置,这样有利于双方的交流。为了让大家更专注在会谈,这里有2个事项可以做的:

  1. 营造正式感,重视这次的会谈
    既然这个是一次带有目的性的会谈,在地点的选择时间的安排,都需要事先的安排。让上下级双方都可以针对会面做好充分的准备。只有准备充分的会谈,在会让人珍惜。
  2. 换框架
    工作一定是无聊的,尤其哪些每天要进行重复单调工作的员工,可是这不意味他们只能埋头苦干而不能有远大的愿景和目标。因此,在绩效面谈的时候,要找机会让下属明白他们工作的目的。他们的工作虽然是单调,可是是服务于更高的目的和愿景
    这个时候,绩效面谈这个时候,就是要让他们从自己的角度,转化到上级的角度来看待工作,你可以说是大局观或者是采取“鹰的视角”来看待工作。
    要让他们知道他工作的重要性、期望在公司的定位等事项。上级也需要把自己及公司的目标展示给员工,让他们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并和其他的同事对标
  3. 结尾留给对方
    跟其他的沟通一样,因为是上下级的沟通,身为上级的我们有需要把最后的“总结性”发言让给对方,让他来总结这一次的会谈给他带来的启发意义甚至未来的行动方案。从情感上,最后的发言,让他对这次的绩效面谈更有掌控感

这里有一些在绩效面谈可以用的到的话术:

  1. 你知道明年公司最重要的目标是什么吗?
  2. 你认为公司的目标对咋们部门意味着什么?
  3. 你知道这对你又意味着什么?

第16章。主持会议。

开会了。当然这可不是我们一般说的人和人的沟通,这个是这对一个课题,由几位同事,一起来沟通。当然,这样的会议严格是要一位同事来主持。一场会议的主持,主要是来把握这次会议的进展,大家可以围绕在相关课题行讨论,在会议中达到既定的目标。

我参加过很多的会议,包含电话会议,很多会议如果对比这本书的,可以说是相当随意性,或者说没有那么专业。这本书针对一场会议,脱不花给出了她自己认为会议应该有的样子。让我们来看看如何主持一场会议。

主持人的角色是带领大家,在讨论的议题变得渐渐的清晰起来。

为了主持好一场会议,主持人应当在以下这几个方面有所准备。

  1. 会议前的准备
    a) 首先,我们要和清楚的知道这次会议的目的期望达到的目标
    b) 知道会议的目的,也讨论的要点之后,主持人就是要寻求主要的会议地点时间环境来规划这次会议。如果可以的话,甚至要订下一些这次会议的规则,比如会议的时间,发言安排,甚至是否需要准备 PPT。
    c) 更重要的事这次会议的主要决策人是谁,他对这个议题的期望是什么?针对这个期望,主持人最好可以事先主要的障碍找出来,并让大家可以充分的准备,甚至会议前沟通。这样对会议的进展有利。
  2. 会议进行中的节奏控制
    有了前面的会议前的铺垫工作,现在来到的实际的会议进行了。身为主持人还是有几个工作需要做的。
    a) 会议开始的自我赋能。在会议开始的时候,主持人就要能够做出合适的开场白,主要是简短的说一下这次会议的目标和流程,让与会者可以按照既定的流程来进行。
    例: 各位同事,今天很荣幸能够为大家担任这场会议的主持人。我们会中需要讨论这几件事, XXXX。目的是到达这样的目标, XXXX。
    b) 会议中的干预。一场会议,因为开放大家讨论,很容易谈着谈着,慢焦点就模糊甚至跑偏了。这个时候,主持人就有必要把大家的讨论焦点拉回到讨论的议题里。
    : “大家聊得那么愉快,可是我不得不提醒大家,我们会议的时间大概只剩下20分钟,我们需要捉紧议题讨论进度了。“ “让我看看大家的讨论是不是还锁定在这个目标上”
  3. 宣布会议结束前的 Warp-up
    我还记得很多的会议的结束都是在领导发言后,大家相互收起桌上的笔记本就起身走出会议室。这样的会议其实很多时候是无法有什么同意的方案和措施,最后都是沦为针对一些问题给大家通报。
    因此,会议主持人需要在宣布会议结束前,要口述的把这次会议讨论的结论、相关措施、行动方案、责任人等事项做个说明。会议结束后,主持人更要立马发出一份这次会议的会议纪要(Meeting Minute)给所有的与会者。这样,这次的会议才算是有个完整的闭环。
    这个时候是最考验一位会议主持人。既要掌握这次的会议在于其中完成,又要保持全城贯注把核心的讨论重点记下来。这时候,就需要用上结构化倾听技巧,分辨出 情绪、事实、期望

第17章。道歉。怎样把你的错误变成促进关系的机会

人在江湖,哪怕你多强势,多自信,在一些时候,我们都会有机会需要把自己的姿态放低,道歉是其中一个情况。其实,在任何一种沟通环境里,都不适合拉高自己的姿态,这样不利于跟别人的沟通交流。

这章谈到的道歉,脱不花不只是要我们把姿态放低,而且教我们一种心法,可以突破自己的心里“尊严”,让自己可以更快的开口道歉。

虽然我们不怎么愿意道歉,可是却有很多时候,道歉是最好的处事方法,它让我们放下过去,可以更快的面向未来。

道歉的心法

我在很多时候,心里是明白需要给对方一个道歉,可是嘴巴却张不了口。我相信,欠缺的是道歉的一种心法。看看脱不花交给我们的道歉心法, 她说到,其实道歉不是要我们说“我错了” 而是要表示出 “你是对的”。因此,我们不是为过去的行为道歉,而是要给对方一个承诺,承诺如何走向未来。可能有点拗,但还是有一定的洞见。

道歉 = 关闭过去 + 承诺未来

  1. 关闭过去
    意味就是要快点把眼前的问题“翻页”。这里的关键是 “快点”。道歉的目的也是要快点安抚对方的情绪,因此道歉最好能够当面道歉,不要打电话或者是发微信,这样给人感态度不够诚恳。还有就是,当牵涉到道歉的时候,最好是一对一的道歉而不是在大众场合,因为在大众的场合,可能接收方无法把自己心里的情绪释放。
    这里有几个道歉需要留意的:
    a. 越早道歉,代价越小。
    b. 把道歉和弥补损失分开。
    c. 诚恳的态度。
    d.接纳对方的情绪,引导对方释放情绪。
  2. 承诺未来
    来到面对面的道歉,不只是简单的说一句 “对不起”,这样很难让这个事情“翻页”。我们还要多做一些动作,让大家能够聚焦未来。
    第一步. 带着改进方案去道歉
    第二步. 在第一步后 + 上个请教
    第三步. 在第二步后 + 上个小礼物。这个是通过一个价值不高的礼物,把双方就事论事的状态转换为人与人的社交关系
    如果走完上面这3不后,对方还是不能原谅,那也没所谓,至少我们自己这一关是过了,有交代。这个时候,过几天再把上面3个步骤重新走一遍。
    例子:
    第一步。 王总,今天机会难得,可以当面跟你道歉并请教。上次这个事情之后,我们团队也接受到了教训,反省了很多。未来我们准备这几件事,请你听听。
    第二步. 你看我这个事是我做得不对,刚才我说的那几点,回去之后肯定要落实,要整改的。所以我想请您从你的角度再给我提提建议,看以后怎么做才能避免类似的错误。
    第三步. 我这里给您带来了最近看的一本书,希望书里的智慧能够启发到我们。

第18章。调解。怎样持续优化你的社会网络

和事佬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不是有句话说 “明哲保身”吗?哪里会自告奋勇的去当调停人,往往弄得两头不是人。因此,这个时候,最好的沟通方式是这句话,“真的不好意思,我实在没有这个资格,也没有能力做这件事。”

可是现实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比如婆媳关系部门两位下属闹矛盾团队成员有心结都是身为领导的我们需要出面调停的。或者说,如果没有让成员“翻篇”的能力,是很难成为领导的,你重要拿出一些本领来!

在调停方面,我们有几个认识一定要记得。

  1. 课题分离。要分辨出这场矛盾是谁和谁的课题,因此这个课题的牵涉者他们本身的责任来解决这个问题。
  2. 当事人本身才是需要负者的,不是和事佬。

调停的步骤,处理情绪、回归目标、开始行动。

如果你身处于矛盾的调停者,这个时候,在上面的心法外,我们还是有一些操作步骤。

  1. 处理情绪。矛盾开始,要立马去调停双发是很难的。身为管理者,要事后找其中的一位来出来了解情况。关键是,管理者不是主要矛盾者,本着课题分离原则,是二级相关的人,我们需要做的是加强我和他们二位的关系。这样至少才能保证整体的运转飞轮不会脱轨。
  2. 回归目标。在单独交流的时候,让他明白,他的目标是什么?中不会是为了闹矛盾才来的。因此,来协助他从不满的情绪中回到专注的目标。
  3. 开始最小化的行动。情绪的到安抚后,就让他们开始行动。一旦行动起来了,大家就可以把矛盾放下而专注在工作。

和事佬只是让闹矛盾的双发可以更快的回归到生活轨道。很多时候,以期当和事佬,不如我们可以在开始的时候就可以把规则确定,这样就可以避免主要矛盾者不积极主动解决而让和事佬出面。

第19章。求助。 怎样用示弱来增强你的关系网。

除非你和罗宾森一样,生活这无人的孤岛上。现实中,不管你是谁,都有机会像别人请教甚至是求助。打从我心里,我很多事情都是尽可能的自己来处理,很少像别人求助。因为现在是资讯发达的年代,只要你愿意,在网上可以找到很多的人的分享。

比方说你今天想做一个海绵蛋糕,你可以透过 Google,Youtube等,搜到各式各样的海绵蛋糕的做法。这时一个资讯越来越发达的年代,很多我们不会的能力,都可以透过自己的自学来开始。当然,这样的自学,只是现学现卖,很多时候,只能达到入门、或者是进阶的水平,要到更深层次的骨灰级,可能就要透过书本逐步的来学习。

这个时代,你需要的是自己发现自己的短板,然后再逐步学习改善。可是,不管你能力多强,你还是有像别人求助的机会。除了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的时间,你有投入多少精力在“人际”的维持。我比较认同一个说法,就是一些人际交往,其实也就是在日常对方的“感性账户”里面存钱。当我们需要帮助的时候,这个时候就是需要在对方的“感性账户”提款。如果没有存款,又哪里来提款呢?

脱不花在这本书里说的求助,多数是在职场上的沟通模式或者是一些原则性的问题。当然也是我们需要知道的。但无论如何,当我们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就要立马发出求助的信号,要知道,这是不可耻的

需要像别人求助的时候,记得2个事: 1)这个事对方是否帮得了; 2)你是否又值得对方来帮

别人帮得了的事

在职场,求助的前提是这个活的主要责任是你自己,因此,你才是这个活的主要负者的人。因此,求助就是向同事针对某一个事情、技能、思路等请求他们帮助,或者是请求指导。可是在职场,却有一些人把对别人的求助当成是把活转给了他,这样的思路这的要不得,也得不到别人的尊敬从而让同事远离你。

让自己更值得让别人帮助

为了让自己在求助的时候,可以得到别人的帮助,因此我们再日常的时候就需要积蓄能量,在态度上谦虚,这样就可以得到别人的帮助。正如孟子的那句话:“得道者多助”。

比如你刚到新的公司上班,对很多事情不是很理解,这个时候就需要很多同事协助。在得到别人的帮助后,就要答谢。答谢可不一定是要送礼什么的。但口头的答谢,“特别感谢你,有什么用的着我的地方

当别人拒绝我们的请求事

除了自我修炼,增强别人给我们的协助,但有些时候,还是会得到别人的拒绝。这个时候,我们就要退出请求,可是还是可以留下一句话,让这个请求的门还是为你而开。
完全理解,这样,没关系,我再想想其他的办法。不过,麻烦你帮忙 我想着点,万一有办法或者有什么好的建议时,你随时跟我说。”你看这样的话术是否适合职场的发展?

第20章。拒绝。怎么让你在说“不”是依然受欢迎。

包括我在内,就面临很难向别人开口请求,更别说是拒绝别人。因为脸皮薄的原因,自己还是硬着头皮把活给拦下来了!因为情绪上的不愿意,造成工作的成效也不好。我很多的拒绝,都是采取的“拖”字诀,可是在脱不花看来,这个方法是不可取的。

现在的人,社会上很多事情都是公开的,比如产品的价格、信息等。因此人们更愿意接受直白的对话交流而不是闪烁其词的说辞。因此,如果只是含糊的去拒绝,很多人听不明白话里的意思,因此很容易造成误解。

成熟的人,应该拒绝该拒绝的事,团结该团结的人。

拒绝别人应该是我们占据主动,为什么偏偏在这个时候好像被赶鸭子上架似的?这边有一些心法我们一定要牢记的。拒绝别人的心法:

  1. 课题分离。朋友找你帮忙,你拒绝他。你拒绝的是这个“事”而不是“人”,因此拒绝不牵涉到人与人的关系。
  2. 请求的人是做好心理准备,准备接受得了你的拒绝。

当有了以上这2个心法,只要适当的配合话术,这样就可以很体面的拒绝别人的请求。让整个沟通可以在很理性、礼貌的方式下进行,不伤害到彼此的关系。

有关拒绝的话术,有2个大的要领:

  1. 开门见山。顾名思义,当我们得到别人的求助或者请求时,如果我们认为自己无法胜任这个请求,就在第一时间,以第一人称的方式拒绝对方。
    例子: 有朋友跟你借钱。
    真抱歉,我老家正好在装修房子,我手里也没有多余的现金了。

    真抱歉,最近市场经济情况不好,家庭收入也紧抠抠的,没多余的现金借给你。
    从上面这个例子,回答就简单利索,没有撒谎,更不会说回去找老公商量等。
  2. 移花接木。这里就是牵涉一个if – yes 的句型。就是说,先决条件必须满足的话,我是愿意帮助。
    例子:朋友找你审阅文件。
    你看我现在也在为毕业论文做撰写,估计2周后可以完成。等我2周后完成了论文的撰写再给你审阅你看行吗?

书里描述了一个情况,其实值得我们一起思考。如果你经常需要面临同样/相似的事情,并需要去拒绝,这个时候就是你必须思考的时候了。思考为什么你会经常面临这样的处境,然后该如何去管理它。你应该知道虽然我们是占据拒绝的主动权,但这样的沟通是需要耗费体力及感情的,因此我们要从系统的层面来管理这样的事情。

比如同事经常都找你针对产品的质量来官说。以其花费时间在拒绝这些官说,不如开始的时候,制定一个产品的标准,这样大家都可以按照标准来行事。也不要当老好人,一来官说,就答应放宽标准等处理方式。

第21章。即兴发言。怎样让你彻底告别张口结舌。

当我们还在羡慕别人的即兴演说的能力时,你却不知道这些即兴演说也是需要准备的。当然也有一定的套路我们可以练习。一般参加会议的即兴发言,尽可能限制在3分钟的时间,如果有讲稿的话,也就500个字的长度。

即兴演讲必须包含 1) 万能开场白; 2)谈这次的感受 或 行动

即兴演说说的是你在一个场合里,你突然被要求发言。因此,在参加任何的活动,最好事先我们都需要准备一个万能的开场白。有了这个万能开场白,就可以缓解紧张的情绪,同时让自己可以捋一捋思路。

凡事准备几套万能开场白。这个就是是先准备。

  1. 自我介绍。
  2. 赞美会场的一个细节,体现主办方的用心。

说了这个万能的开场白之后,我们紧接着说的事针对参加这次活动的感受或者是接下来将要开始的行动。这个的内容,主要是让主办方感受到你对这个活动的肯定 并从中学到了什么。因此,下一次参加任何的会议或者活动,我们都该时刻的把握自己的注意力。可以用笔记本,记录一下任意时刻的内容和收获。

第22章。闲谈。怎样让谁都觉得和你聊得来。

这里说的“闲谈”指的是在一个任意场合,跟任何一个人都可以那么得聊上几句甚至几分钟。可能是在电梯口遇到了领导,在走廊上其他部门的同事迎面走来,也有可能是飞机上边上的乘客等等。

大家在这样的场合,聊天的内容一定不是说服、鼓励或者是拒绝等具有目的性的沟通。这样情景下的沟通是简短的不期而遇,而又要让别人产生价值。这样的闲聊就要有一定的套路并加以练习。

不期而遇的闲聊内容要围绕着2个主题,传递尊重 和 传递价值。

了解了闲聊的定义,也就是简短的交流。这样的交流内容主要是围绕着2个主题来进行。

  1. 传递尊重
    我们要了解现在在我们前面这位,他的地位能力擅长领域、近期值得赞赏的表现,这些事情都是我们值得我们赞赏和尊重的重点,甚至可以跟他请教相关的能力。因此,这样是非常考验我们的,因为我们需要时刻对他人的观察、定位。更要注意的是,
    a) 上个请教。针对他的强项、爱好、能力,请他说说,这样他才能够侃侃而谈。主要是要让对法说。
    b) 深度交流。当然,如果只是蜻蜓点水似的请教可能不足够把一顿饭(1-2小时)的闲聊时间填满,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进行深度的交流。这样的交流,考验的就是我们的是事先的准备。准备我们跟对话者的关系或者连接,这样的连接,就有利于打破大家初次见面的隔阂,让整个会面、闲聊的气氛更融洽。
    这里尤其重要的是,我们需要明白哪一些事情是不能谈的。比如说,牵涉到个人三观、宗教、信仰、经济等都不是闲聊的好的题材
  2. 传递价值
    如果可以在一场交流里面,除了传递尊重外,我们也可以贡献出自己在某一方面的价值,这样就可以让别人加深印象。这里,一定要把握好“度”,也就是说千万别把这一次的见面会变成我们个人某方面的发表会。
    其实,这里传递价值不一定是需要给大家传递最近你刚学到的“量子力学”等知识,只需要是在闲谈时,让对方有很好的感受,有收获,这样就可以了。毕竟是闲谈,别让人有负担。
    传递价值方面,就是要自己要建立起自己在某方面的“辨识度”。让闲聊的期间,让大家知道你是某一个爱好、兴趣等事情。

第23章。汇报。怎么样才能让你的方案被人重视。

汇报是职场不可或缺的一项能力。很多人在汇报里展现了自己的工作能力,尤其对那些“不善于”沟通的人,好的汇报能力绝对会让其他人耳目一新。因此,很多人把汇报理解成 ppt, 把过多的时间花费在制作 ppt 上,而不是在内容。

汇报不只是简单的对一个事情的汇总、或者是一个提案的演练,更是一个展现自我的机会。说到底,这时一次推销自己的机会多过提案本身。在这个大前提下,我们需要展现的事我们的工作能力,多过ppt 的视觉设计。

汇报的内容

当我们说汇报主要是展现自己的工作能力,这里又指的的事什么?汇报跟自己本职的工作或者每天的工作有什么区别?这里主要的区别是看事情视角的区别。我们把日常的工作完成主要的事我们和工作的关系。而汇报是我们把这个事情跟其他部门的同事、领导做汇总,因此汇报角度应该是从领导和听汇报的同事的角度出发。也就是他们想知道的重点又是什么?

打个比方,身为技术的工程师如果我们只是侃侃而谈的说技术的难度而忽略了领导想知道项目进度,这样的汇报会就变成你一言堂,也将引来更多的问题。

一个好的回报会,需要包含3个主要的内容,融目标 + 抢进度 + 提述求

  1. 融目标。首先,一个好的汇报内容一定是要考虑对方主要的目标和期望。把对方的目标和我们的工作目标结合起来,就是我们需要在汇报时强调的重点。在这样的大前提下,我们完成的汇报内容才可以满足对法的初步要求
  2. 抢进度。确定了大家目标的一致性外,就是要让对方看到我们的工作进度。除了项目的完成进度,我们要体现的一些关键节点,虽然我们还没开始相关的工作,但是前期铺垫的预备工作已经完成。这样会让对方(领导)知道我们工作的积极性。
  3. 提述求。这个是一个汇报会重要的“管理”方法。以期让汇报会随着我们的发表完结而结束,这样会让参与会议的人思维发散。这个时候,如果我们可以透过“提诉求”这个动作,让与会人员又再次聚焦在具体的问题上。这个“提诉求”是有一些小技巧,这个述求一定是一些比较小的请求领导甚至不需要经过周密思考,就可以拍板决定的事,这个“述求”主要是让大家可以聚焦在一个请求上。

第24章。竞聘。怎样才能让你在竞争中笑到最后。

竞聘这个名词在几年前开始出现的频率高了。尤其是在中国的一些大公司,都有了岗位竞聘的这个事情。你要知道,这些大企业,本来会议就很多,大白天的时间,大部分的领导都把时间花在开会,现在有了竞聘,你应该可以理解为什么领导都是会议机器。

其实,我们不能排除,竞聘只是一个幌子,走走过程。表面上,公开企业里头的某一个位置,让一些人员报名来竞聘,有显示了企业的开放性,可是现实和理想可能是有距离的。不管企业组织竞聘工作的目的,身为参加竞聘的人员,我们只能够从竞聘这个工作中去准备。

事实上,一旦你成功报名某个职位的竞聘,意味你已经具承担这个职位的能力

竞聘的思考

你能够成功报名一次的竞聘,意味你已经具备有一定能够胜任这个工作的能力。因此,在竞聘的过程中,我们就不需要在强调自己的能力,因此我们的内容,主要围绕在和其他部门的合作和未来的发展。因此我们就需要在准备上,在这2个方面下功夫。

竞聘的准备内容 ,可以在这3方面展开:

  1. 肯定现在的公司、组织、领导。毕竟你是竞聘这个公司的新的职位,无论如何,总不能还没开始工作就得罪了领导。
  2. 我的行为特质。比如说最近考到了英语会话证书,在加上自己性格外向,适合承担客户经理职务等。
  3. 我未来的行动目标。如果我得到这个职位,我会开展怎么样的工作,甚至你目前有哪些铺垫的工作,可以成为达到未来工作目标的一个垫脚石。

到目前为止,我们看到的是竞聘更重要的是心态。

  1. 竞聘时的心态。
  2. 竞聘成功之后的心态。
  3. 落选时的心态。

要记得,竞聘不是单次的游戏,如果在这次竞聘的过程中,都保持这积极、开放的心态,让大家有机会更能认识你,这无偿是一次成功的竞聘过程。